秋播小麦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

   日期:2018-05-27     浏览:350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根据当前玉米、大豆、花生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,预测了地下害虫未来发生程度,据此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和方法。

发生程度  中等偏轻发生

防治指标  地下害虫密度4头/

发生概况  区植保站9月19-21日对全区10个乡镇(街道)的玉米、大豆、花生茬田块进行地下害虫挖查,共调查81块田。地下害虫密度平均3.17头/,最高12头/㎡,占近10年同期第5位,较近10年同期均值(4.04头/)下降21.5%,较近三年均值(2.6头/)上升21.9%,较去年下降22.7%,其中地下害虫密度4头/㎡以下田块占59.3%,4-8头/田块占32.1%,8头/㎡以上田块占8.6%;蛴螬占95.7%,金针虫占4.3%;全区地下害虫发生面积22万亩。

防治措施  提倡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,每50公斤麦种用60%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毫升,或50%辛硫磷乳油80毫升;小麦纹枯病、全蚀病等重发田块,也可在上述药剂中加入3%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0克,或2%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150克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,拌种时将药剂加水1公斤稀释,先湿拌杀虫剂,堆闷1-2小时后再干拌杀菌剂,摊开晾干即可播种,播种深度不超过5厘米。

地下害虫发生重的田块采取土壤处理+药剂拌种,结合防治小麦病害,每亩用50%辛硫磷乳油200-250毫升加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-3000克,兑水2-3公斤,均匀喷在30-50公斤干细土上,随犁撒施,翻入土中;或用上述药剂,兑水20-30公斤,均匀喷于地表,随犁耕翻入土。

 
打赏
 
相关内容来自互联网或个人,并不代表本网观点,如有雷同或侵权行为,请及时通知我们(55130681@qq.com),以便我们进行相关整改修正。
 
更多>同类化肥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化肥
点击排行
WAP 手机版 首页 反馈